垂花門是古代漢族民居建筑院落內部的門,是府院中一道很講究的門,它是內宅與外宅(前院)的分界線和唯一通道。
垂花門的門上檐柱不落地,而是懸于中柱穿枋上,柱上刻有花瓣聯(蓮)葉等華麗的木雕,以仰面蓮花和花簇頭為多。因垂花門的位置在整座宅院的中軸線上,界分內外,建筑華麗,所以,垂花門是全宅中最為醒目的地方。舊時人們常說的“大門不出,二門不邁”,“二門”即指此垂花門。垂花門在古時候常用于書香門第、才華橫溢的人家。
中國園林的園墻常設洞門,明代造園大師計成在《園冶》一書中稱洞門為“門空”,是我國古建筑中一種形制特別的門,其作用不僅引導游覽、溝通空間,本身又成為園林中的裝飾。洞門與園中景色互為映襯,是許多園林中不可或缺的裝飾小品。
在蘇州園林中,洞門亦常見,洞門的邊框多采用灰青色方磚鑲砌,與白色墻面、灰色瓦頂、建筑物上栗褐色門窗共同形成素凈柔和、嫻靜淡雅的蘇州園林色調風格。蘇州園林往往在洞門、景窗后面放置湖石,栽植叢竹、芭蕉之類,恰似一幅幅別致的圖畫。
圓形門在蘇州園林中最為常見。圓形門模仿圓月而筑,是月亮崇拜的物化。給人以飽滿、活潑和平衡感。中國人喜歡滿月,滿月在整個循環周期中代表完整或完美,因此人們總是把滿月與團圓聯系在一起。佛教中的滿月也是美好和安詳的象征。月華如水,更符合中國人的詩意情結。
“天圓地方”是中國人宇宙觀念的濃縮。所謂“天體圓,地體方;圓者動,方者靜;天包地,地依天”。方形給人以單純、大方、安定、開闊、舒展、永久之感,很好地起到了取景框的作用。
“花徑未曾緣客掃,蓬門今始為君開”,“寂寂花時閉院門,美人相并立瓊軒”,“庭院深深深幾許…門掩黃昏,無計留春住”古往今來,門始終與人相伴隨,門之奧妙,實不可勝舉。
如今的門,更換了千篇一律的面目,簡化為了門牌上的一個個數字。門中的“門道”、鮮活的過往,仿佛也隨著那千姿百態中國門的遠去而漸漸消逝。燕回平門里重塑中國門庭文化,一扣、一推、一掩,細數門上的情愫細膩與獨屬中國人的浪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