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書林畫坊,茶樓酒肆
碧螺春香,大閘蟹美
更有大街小巷的蘇式糕點
足以讓人心心念念
姑蘇就是人間煙火里的桃源
她就像古典文化的傳承地
滋養著世人的精神良田
遇一人而白頭, 擇一城而終老
都是源自于內心的呼喚


姑蘇城的精致,是由內到外的,大到達官貴人的園林,小到普通人家的院落,房、人、景融為一體,無比和諧愜意,見微知著別出心裁。我們當下所說的“匠心”跟先人比起來,真的是差很遠,“匠心”不是一種標榜自我、炒作自我的價值,而是一種對生活態度最純真的回歸。西方哲學家說:“人,應該詩意的棲居在大地上”,蘇州人的“匠心”,應當是對詩意生活的自覺歸省。
蘇州古典園林的設計,就是一幅山水畫,先人以庭院池塘為紙,以山水泉石為墨,建廳設堂,蒔花理水,多少詩意都生于移步換景之中,院墻高筑,門庭虛掩。總覺得建造園林的人應是像陶淵明那般,不喜世俗的喧囂,便自建一方天地。正如拙政園之名取自“灌園鬻蔬,以供朝夕之膳……此亦拙者之為政也。每日灌溉賣菜以求早晚有飯吃,這便是我們無為之人的工作了。只這名便也為園林添了幾分閑適恬淡與悠然自得。

中國的主流文化價值,一直都是由上層階層所引導的,姑蘇作為自古以來的魚米之鄉,眾多名流和上層階層聚集于此,造就了姑蘇人骨子里的精致與雅逸。琴棋書畫,茶酒香花,人生八雅昭示著對雅生活的回歸。
明清時多數文人的涌現,將蘇州的雅致推向另一個高度,如美名遠播的明代吳門畫派四畫家沈周、文征明、唐寅和仇英,到清代曹雪芹寫《紅樓夢》的時候,開篇第一回就是以蘇州為背景:“當日地陷東南,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有城曰平門者,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“。繁快的都市節奏導致丟失了中國文化的精髓,回望姑蘇,它已經成了古典文化的桃花源。
一個民族總是有它的記憶,文化是最好的承載方式,姑蘇是文人的桃源,是建造者對意境的追求,至今姑蘇古城充斥著詩情畫意,處處彰顯著文人的閑情雅致。
耦園軒內扇形窗洞兩旁懸掛著詩句聯“江山如有待,花柳自無私”,出自唐杜甫《后游》詩:寺憶新游處,橋憐再渡時。江山如有待,花柳更無私。野潤煙光薄,沙喧日色遲。客愁全為減,舍此復何之?
一座城市的雅致和文化內涵,并不是用多少的地標來標榜自己,那樣反而是更顯俗套和文化的淺薄,今日的姑蘇,寒山寺的鐘聲依舊,這座被園林包圍的城市,以園林的畫意,向人訴說著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,還有它千載以來的文化涵養。
燕回平門里集千年文化沉淀
依天地造勢所成,姑蘇繁華盡收眼底
盡天地靈秀,匠成純正蘇式府園
安放心中的白墻黛瓦,枕水人家
免責聲明:本圖冊僅為形象宣傳,文中所有圖片數據僅供參考之用,不作為法律文件的依據,一切以政府相關部門最終批文和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為準。家配圖僅作為室內家居效果示意圖,所示家具、隔斷等均不作為交房標準或者合同附件。備案名:燕回平門里 開發商:蘇州中華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。全案策劃:微鯊廣告?上海